一直以來,關于輿情處理是否違法的討論熱度就不曾降低。實際上2013年9月國家已經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出臺:
2013年9月,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(fā)布了《關于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》第七條:違反國家規(guī)定,以營利為目的,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,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,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(fā)布信息等服務,擾亂市場秩序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屬于嚴重情節(jié):
1.個人非法經營金額超過5萬元,或者違法所得超過2萬元;
2.單位非法經營金額在15萬元以上,或者違法所得金額在5萬元以上。
因此,希望能夠引起大家重視。
下面是識達科技小編針對輿情應對的一些建議,可供參考。
1.善于學習:學習深入,認識才會透徹,才能講出令人信服的道理,應對輿情時才能做到以理服人。要加強理論武裝,用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武裝頭腦、指導實踐、推動工作。要熟悉新媒體,科學把握網絡傳播規(guī)律,不斷提升輿情跟蹤研判能力。
2.主動作為:對于網絡輿情,不能怕,更不能躲。如果存在怕和躲的心態(tài),就容易始終處于被動應付、消極應對的局面。要變被動為主動,主動接觸新媒體,主動聯系,主動溝通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動仗,正確引導輿論導向。
3.尊重網民: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任何試圖糊弄的舉措都是徒勞,最終適得其反。要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,傾聽群眾的心聲,了解群眾的訴求,真誠回應群眾關切,充分考慮社會公眾的心理認知和情緒感受,依據社會常識應對輿情。
4.快速及時: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很快,如果沒有及時應對,造成的影響將會以指數級速度擴散。在發(fā)現輿情后,不能等待拖延,否則就容易錯失有效應對的關鍵時機;也不能按照平時的工作節(jié)奏,按部就班層層簽批走程序,必須第一時間研判分析,盡快拿出方案,及時應對,盡早控制住輿情擴散,力爭將負面影響降到最小。
5.公開透明:公開透明是謠言的天敵。遮遮掩掩、暗箱操作容易引起公眾誤解,即便結果或結論是正確無誤的,公眾也會質疑相關程序是否得當。公開透明的態(tài)度,能夠贏得公眾的信任,要在依法依規(guī)的前提下,做到及時公開、定期公開,能公開的盡量全部公開,公眾看到的真相越多,對事件的懷疑和猜測就會減少。
6.靈活處理:現實往往是復雜的,不少問題難以迅速找到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。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,采取靈活的方式處理,一方面要安撫公眾情緒,避免輿情升級擴大,另一方面要找準切入點,盡快推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
7.依法辦事:對待公眾善意的批評意見,要虛心聽?。粚τ趷阂庠熘{滋事的,要依法打擊。
相關推薦:輿情演化的規(guī)律是什么?
【文章聲明】識達科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。本網站文章發(fā)布目的在于分享輿情知識。部分內容僅是發(fā)稿人為完善客觀信息整理參考,不代表發(fā)稿人的觀點。未經許可,不得復制、轉載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。如發(fā)現本網站文章、圖片等存在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客服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相關內容。